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这时,一位瘦高像竹竿的中年男子走出来道:
“我是姜文明,三中语文老师。杨子建同学,这些文章真是你写的?我总觉得高一学生写不出《南塘风雨桥》、《霜月的记忆》这样的作品!”
三中语文教学一向力压一中,这名语文老师大概不忿一中出了位小作家,所以当场质疑,要让杨子建出丑。
林羡听姜老师的话,内心里倒是想鼓掌认同,要不是自己没有半点文学写作能力,他恨不得说这些文章是自己创作的,是杨子建抄袭他去发表的。
在立场上,林站长应该站在杨子建一边,但在私心里,他却站在三中老师这一边。
因此,林站长奇怪地保持缄默起来。
林逸、孟云等同学们非常恼火道:“当然是子建写的,我们看着他写的!”
“记者还来采访过子建。”
“林可纯老师亲自表扬过他。”
汪滟冷笑道:“我也怀疑你学校的马秋远,他发表的文章,都是有人帮他修改的。”
姜老师理所当然道:“学生作文,老师要进行修改这很正常。学生写作要有创新思想,独树一帜,要有个人特色,这些是没办法修改的。我看过《霜月的记忆》、《南塘风雨桥》、《恐怖的吉它》这些作品,内容低俗,文字粗糙,结构松散,而且风格乱七八糟,也就市级报刊能用,开始看时,还以为是社会上的作者写的。”
同学们一滞,然后都愤怒了,七嘴八舌地辩解,但尊师礼貌让他们不好恶言相向,毕竟对方是老师,虽然不是一中的老师。
杨子建不卑不亢地举起手上大家静一静,然后淡然道:“这位姜老师,《南塘风雨桥》等作品是不是我创作的,你评定不了,你根本理解不了我的写作思想,我不仅表达对家乡的热爱,更在于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思考。我喜欢余秋雨先生的作品,在当前民族文化复兴的背景下,以个体的生命来询问中国文化的历史和命运,以重温和反思的方式整合传统的、文明的碎片,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
“至于我的作文水平,是经过南剑一中语文组十七位老师命题检验过的,更经过《南剑日报》的言丛编辑、箫鼓编辑以及《南剑青年报》的楚女编辑三位编辑的共同检验,他们到学校来考验过我,我的笔力也获得他们认可,这就足够了!”
他盯着姜文明,朗声道:“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下周三,我有一个文学专辑将在日报的‘百花园’发表,是一中赖校长亲自推荐,上面还有有言丛老师采访我的评语和简介。姜老师,你敢打电话质疑言丛老师吗?还有楚女老师、箫鼓老师,下周都会发表我的家乡散文。我写南剑一中生活的《放学风景线》已经由青年报推荐给省级刊物《散文天地》,十月这期也会发表,你是不是也要去质疑一下?”
姜文明脸色发青。
听了这番话,他已经没有怀疑之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