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永宁小说网 www.yndy02.com,最快更新草根选调生最新章节!

    大历县公社开始今年的第五次计划生育突击活动,明确以引产突出点,重点抓计划外第三胎和三胎以上的大肚子。

    全体公社干部和从医院抽来的3人,一起分成了三个突击队。每个突击队六个人,五个男的一个女的,分别由公社副书记王安贵、管委会副主任刘有成和李海斌各带一个队,集中突击一个星期。

    钟国正被分配在刘有成这个突击队。刘有成这个突击队共有八个引产对象,其中大历县大队和胡汉亮大队各两个,神仙头大队、平原洞大队、平山头大队、大塘背大队各一个。

    会议一结束,钟国正就急急忙忙跑回自己的间子,寻找《寿仙日报》。他记得自己曾经在那上面看到过一篇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文章,而且把那张报纸收藏了起来的。

    他在办公桌上面的资料中一一翻找,有几张《寿仙日报》,却没有发现有计划生育政策。他抓着脑袋想,好生奇怪啊,我明明是把那张报纸拿回来的,哪么找不到了?

    正在他百思不解的感到困惑时,突然看到了枕头边上胡乱丢着的几张报纸,在几张《人民日报》中找到了一份《寿仙日报》,终于在第三版的《政策信箱》栏里,找到了那篇《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若干问题》的文章。

    他赶紧拿起那张报纸,一边看一边记,刚刚看完一道,蒋柏青就在门口喊钟国正快点,说大家都到齐了,要出发了。

    钟国正所在的这个突击队,除了刘有成这个组长外,还有公社党委组织委员李军、经管员宋正平、司法员蒋柏青和公社卫生院的曹丽雅。刘有成见人到齐了,就带着大家一起前往大历县大队。

    走在路上,钟国正还在拿着那篇文章看,像备战高考那样,在心里默记着相关的要点。默记了几道后,他才牢牢的记住了计划生育的基本政策。这时的他,觉得心里有了做工作的底气,手里有了做工作的尚方宝剑

    农村实行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普遍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个别有实际困难的经批准可以生第二个孩子,但任何情况下都不准生育第三个孩子,以及对无计划生育的农户可以采取哪些经济限制措施等等。

    大历县大队是大历县公社所在地。公社的各个单位、县直单位的派出机构都集中在这里。包括比较大的供销社、公社中学、中心校、医院、公社酒厂,小的单位如食品站等等。

    当然在这里最大的单位是离一公里之外的2636厂,也叫光明机械厂。是一家三线军工厂,正团级部队企业,三千多职工,近万人,有自己独立的商场、医院和中小学。

    大历县因在历史上设置过县府,一直被人们习惯性的称为老街或老城。

    一条足有三公里长的青石板路面,虽偶有破损,但依旧保存得比较完整。也不知这些青石板记下了多少历史真实。

    青石板路的两边,都是传统的商业性两层楼房,楼下经商,楼上住宿。风风雨雨,停停开开,全都写在那饱经沧桑的木板之中。

    临街的正门,除了户与户之间的隔墙之外,都是用清一色的木板做成的,临街约三尺高之下是固定的木板,之上是可以取下来和安上去的活动木板,一看就是用来做生意的。

    这些木板楼房,肉眼看上去,那种历史的沧桑感便直扑而来。在五十年代人民公社化之前,这里的人家基本上是以做生意为主,兼顾种一点田土。

    人民公社化后,特别是到了六十年代后期和七十年代初中期,除了少数几个特批的零售店,以及每次的赶圩之外,大历县集镇的个体私营工商业活动,几乎灭迹,难觅踪迹。

    一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个别头脑精明、胆大偷牛的人,才开始偷偷摸摸的重操旧业,开起了一些个体商店,如粉店、包子店、饭店、百货店、缝纫店、铁铺等等。

    包产到户后,越来越多的人从出集体工中解放出来,属于自己的空余时间日渐增多。一些曾经的工商业者就开始谋划,做点什么能够赚钱、改善自家生活的事情。

    一些不安分的人,怀揣着致富的梦想,头顶着“投机倒把”的风险,开始东奔习闯,采购货物,开店经商,重操手工业,新办小企业,使这些有了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经商历史的铺面,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功能丧失”后,又重新恢复了建筑时的原本功能。

    现在的大历县衔上,每逢农历一、三、五赶闹子,四面八方的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赶到这里来,甚至连邻省贵山自治区的不少人都会赶到这里来,从早晨天亮到下午天黑,或购买,或销售,或看新鲜,或凑热闹,人山人海,胜似过年。

    从鸡鸭鱼肉蔬菜等农产品,到日常的生活用品、服装、工业用品等等,不仅铺面上,而且连石板路两边的路边,都摆上了各式各样的物品,大大小小的,琳琅满目,要有尽有。

    今天不是赶闹子,整条长长的青石板街道上,也只有稀稀落落的几个行人,很是冷清。那些店铺也大多关着门,把货物运到其他赶圩的地方卖去了。

    看到这些铺面,钟国正不由想起自己的母亲。包产到户后,母亲平时把自家余下的粮食做成兰花根、糍粑、米粉、红薯粉条等等,每逢赶闹子时,就一个人挑着到集市上去卖。

    她不辞辛劳,用做小生意赚到的那点血汗钱,供他们四兄妹读书,以及全家的日常开支。如果不是母亲做生意,他真的很难想象一家人的这些开支从哪里来。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