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前言:整个大学期间,老师都没有布置写作文的任务,因为学的是工科的缘故,某一堂参观课后,老师唯一的要求就是写一篇读后感。老师给我的批语已记不清了,只记得当初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得意洋洋的向我展示老师的批语的时候,我把老师的批语给他看,从此以后他再也不在我面前谈文章的写作了。
选矿课上,教师让我们去校博物馆参观一下,戴的是一顶帽子,即增加点感性认识。其实,戴上理论联系实际这顶大帽子,也不见得有什么人反对,至少我是不反对的。
博物馆的讲解员热情的接待了我们,个子瘦瘦的,衣服也瘦瘦的,脸也瘦瘦的,说话的声音可不瘦,简洁、干练。首先,他引领我们参观了冶金馆。
冶金馆所陈列的标本大致说明了地球演化过程中的各种特征及目前的地区构造情况。这些标本包括岩石标本、矿物标本、生物标本。古生物展览馆里有一具巨大的恐龙人工骨架,身子特大,脑袋特小,有点像如今日本。往它面前一站,没有一座山的感觉,倒有一堵墙的陡然。其中的三叶虫生物标本给我的印象很深,缘由它无声的诠释了沧海桑田的空间跨度。矿物标本向我们展示了自然界的种种奇妙之处:那似有烟雾缭绕的烟水晶;近似完美几何造型的(菱形)的单晶碳晶体;如薄翼般透明的云母片等等。其间,我们还了解了我国的矿产、矿床、工矿企业的分布和生产情况。
从五楼到六楼,一幅我国冶金史的历史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画卷里有着辉煌、有着奇迹、有着沉重、有着屈辱。
我难以想象古代中国人是如此的有着智慧和才华,正像他们也可能难以想象他们的子孙会在几千年以后会被别人在自家门口安上“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远在两千多年以前,古代的中国人就已经开始采用类似于现代工矿所用的开采与冶炼工艺。司母戊鼎是中国古代青铜器技术的代表作,秦始皇兵马俑土坑里被发现的铜兵车,其所用的铸造技术无以伦比,让当今的机器人来建模,也可能会有短路的可能。炼铁技术也很发达,宋朝铸造成的一座铁塔,到现在还没有起皱纹,也就是说,还没有起锈。在清朝中叶以前,中国是一个比当今超级大国—美联众共和国还超级的大国,可是,明朝、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没能让人民大众走出去,直接导致了中国大众视野的萎缩;推行“文字狱”则枯竭了群众的创新思维,尊崇“三重四德”儒家文化,扼杀民族的冒险精神,最终中国落后了,冶金技术也不例外。
关于近代中国的冶金史,我们没见到什么实物,只有一张张无声的发黄照片。破旧的厂房、破败的机器、极端困苦的矿工们那麻木的眼神,让我看不下去却不得不看。由“洋务运动”吹起的“强国之梦”泡沫在甲午战争中彻底的破灭了。“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道理在给我们最强烈的历史震撼力时,也给了我们最具血腥味的心灵感应,我们近代史前进的车轮是用我们的血泪来润滑前进的。
参观完了,走出来,外面的阳光很好,心情也跟着好起来。是啊,正是中国实现“改革开放”、“走出去”的战略与决策,我们才能取得今天的成就。路只有走下去,才会越走越宽;人只有走出去,才会越走越强。